一、乳腺癌的高危因素有哪些?
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发病最高的一种恶性肿瘤。
需要关注的高危因素有:
激素因素,主要表现为女性月经初潮时间早(小于12岁);或者绝经时间比较晚(比如晚于55岁);或者有使用一些激素类药物
(如在围绝经期使用一些激素的替代治疗,如雌二醇等性激素药物,但不是必然。激素治疗的患者也不必恐慌,如果没有乳头溢血、乳腺癌家族史等情况,
密切做好用药期间的超声等检查复查即可。)
性激素因素可能会增加乳腺癌患病风险,因为60%-70%乳腺癌患者雌激素,或性激素的受体是阳性的,可以认为,激素水平可能会与乳腺癌发生有一定关系。
其次就是遗传因素,如果一个家族有一到两名乳腺癌患者,那么就要考虑是否有乳腺癌的一些相关遗传因素。
这些遗传因素需要通过基因检测才能鉴定确定。
二、乳腺癌能预防吗?如何预防?
目前,并没有预防乳腺癌的疫苗。
因此,早发现、早诊断乳腺癌非常重要。
成年女性应该每年至少做一次乳腺B超;4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除乳腺B超外,还需每年做一次乳腺钼靶。
通过乳腺B超和乳腺钼靶的结合,可以早期发现一些乳腺的恶性肿瘤和良性疾病,及时做到早诊、早筛、早治疗。
三、体检查出乳房结节该怎么办?查出致密性乳房该怎么办?
结节或者肿块只是一个形态学改变的描述,结节或者肿块这个名词本身并没有良恶性之分。
常见诊断结节的方法主要是乳腺B超,乳腺超声对3mm以上的结节或者肿块敏感度、准确度较高,无创、经济。
也可以通过乳腺钼靶来检查结节,也就是通过乳腺X光片来做检查。
证据级别最高的检查就是乳腺增强磁共振,当乳腺结节体积太小,无法通过B超诊断,可以利用乳腺增强磁共振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。
致密性乳腺其实是黄种人女性乳腺质地的特点,黄种人女性乳房相对较小,腺体占乳房体积比例较高,脂肪比例较小,致密、坚挺、密度较高。
致密乳房与乳腺癌筛查手段选择有关,欧美女性以乳腺钼靶作为乳腺癌筛选的首选手段,因为欧美女性乳房密度较低,脂肪组织较多,X光可以较好穿透。
但对于亚洲女性,B超可能是更好的一个方式,我们推荐中国女性,特别是未哺乳的、40岁以下年轻女性首选B超进行乳腺癌筛查。
四、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应该做基因检测吗?
基因检测目前还不属于乳腺癌的筛选手段,但如果患者有乳腺癌的家族史且患者有意愿筛查乳腺癌相关基因,那么可以做基因检测。
如果患者家族中有小于40岁出现乳腺癌,或者小于50岁出现双侧乳腺癌,或者有两到三位一级亲属(如姐妹、母亲)患有乳腺癌,则建议患者做基因检测。
对于很罕见的男性乳腺癌,也建议做基因检测。
基因检测目前还未进行广泛推广,都是自费项目,并不是每位患者都需要做全套的基因检测。
建议乳腺癌先证者,也就是家族中第一位出现乳腺癌的患者,做乳腺癌相关致病遗传基因检测。
如果该先证者没有乳腺癌基因突变,那么这个家族中其他人相对是安全的。
如果先证者发现有乳腺癌基因突变,那么其他人只需要做这个特定位点的基因检测。如果其他人没有发现该基因位点的突变,那么也是相对安全的。
五、乳腺癌早期有哪些临床症状?
乳腺癌有很多症状,乳腺病变主要分为肿块类的病变、溢液类病变、钙化类病变和隐匿性病变。
肿块类的病变:如果肿块可触及,那么应进一步进行B超或钼靶检查;如果肿块不可触及,应进一步通过B超、钼靶或增强磁共振进行检查。
溢液类病变:乳头出水、溢液。
B超与乳头的接触面积小,对溢液类病变不敏感,需要乳腺增强磁共振来评估。如果发现自己的乳头有出血出水甚至咖啡色的液体,建议及时做乳腺增强磁共振来评估,并做一个乳腺病理活检。
钙化类病变:乳房里的结石,类似于胆囊或肾脏的结石。
乳房是一个实体器官,乳房中的结石体积不会特别大,且不太容易触及,也不会出现绞痛,没有明显的症状。亚洲人女性是致密性乳房,40岁以下不推荐做钼靶。
但恰恰是钼靶才是评估钙化的金标准。因此对于40-55岁女性,建议每年除乳腺B超外,还需每年做一次乳腺钼靶,来评估是否有钙化的问题。
隐匿性病变:患者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或其他异常,但乳腺B超和钼靶未发现异常,该病变发现比较困难,只能定期检查及时发现、尽早治疗。
六、乳腺癌能治愈吗?
早期的乳腺癌是可以治愈的,但癌症的临床治愈并不意味着癌症不会复发,所有的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都有一定的复发几率。
乳腺癌的治愈率较高,治愈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不会复发,或者带病生存不影响生活质量。
从数据来看,早期乳腺癌特别是原位癌,五年治愈率达到了100%,一期乳腺癌治愈率到达了93%,中期乳腺癌治愈率可以到达70%-80%,晚期乳腺癌伴多器官转移的治愈率比较低,只有20%左右。
一般肿瘤随访主要提到五年治愈率,是因为经济投入、随访失联等限制没办法做到更长时间的追踪,只能提供五年内的数据,并不代表患者只能活五年。
七、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手段有哪些?
早期乳腺癌治疗手段包括手术、化疗、放疗、内分泌治疗、靶向治疗,早期乳腺癌肯定可以手术,是否需要化疗主要结合年龄、肿块大小及分子分型、淋巴结等情况判断。
放疗就是放射线治疗,第一种情况是患者选择保乳方式,必须要进行局部放疗;第二种情况是患者有局部淋巴结转移,需要放疗。
病理报告提示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需要内分泌药物治疗,一般是口服药物,必要时需结合皮下注射药物治疗。
病理报告提示HER-2阳性的患者需要靶向治疗,根据情况不同有单靶、双靶药物治疗应用了化疗、放疗并不意味着癌症就是晚期的。
判断癌症的早、中、晚期要看术后的病理切片报告,综合肿块的大小、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的情况来判断。
早期乳腺癌治疗有多种方式,必要时需要多种手段有机结合。
八、哪些人可以保乳?哪些人不能保乳?
保乳术后复发能进行二次保乳吗?
保乳手术在国内开展比例相对国外低。首先需患者明确要求保乳,才会去评估是否能保乳,包块乳腺超声、钼靶,甚至乳腺增强磁共振检查。
即使患者具有很好的保乳条件,但无明确的保乳需求,那么保乳手术是不能开展的。
若患者明确要求保乳,但保乳条件不符合,也是不能保乳的。
不适合保乳的情况有:患者病灶大、乳房体积小、肿块占乳房比例高、剩余的组织并不能到达美观的目标、也不符合患者的保乳预期;病灶范围较大、没有清晰边界;病灶分散在乳房不同象限中。
保乳术后若再次复发,若患者符合保乳条件且有强烈的保乳意愿,可以考虑进行二次保乳。
但目前临床上的患者若二次复发,一般不会有强烈的保乳意愿。
保乳的主要目的是保持乳房的轮廓、外观。除了保乳手术,还可以通过乳房假体再造手术、自体脂肪移植、自体组织再造等术式保留乳房外观。
如果保乳术后复发,也可以选择其他预期更好的手术方式。
九、如何帮助乳腺癌患者建立自信?
乳腺属于体外器官,与肝胆胰脾等体内重要脏器不同,乳腺最大的功能是生育哺乳、美观完整。
目前我们也有很多安全且能保证美观的手术方式,如皮下腺体切除加假体再造或自体组织再造。很多手术方式都能达到保轮廓、保外观的目的。
如果不能保乳,也不要悲观,乳房全切复发概率更低,尤其对于不能接受放疗的患者来讲,乳腺全切+整形再造可能是一种更适合的方式。
◆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。